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的“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在兄弟院校和地方教科院所大力支持下,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已成为国内教育学界共同期待的学术盛会。
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定于11月2日至4日(4日为线上场)在上海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感谢并欢迎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学人共襄盛会。
本次论坛由国内20所高水平教育学教学科研单位分别主持20场实证方法平行论坛,由20个研究团队分别主持20场主题研究平行论坛。由国内42家教育学高水平学术期刊担任学术支持单位,分组别召开“期刊与作者面对面”主题沙龙,努力为我国教育实证研究人才的培养、为高水平的教育实证研究成果的推介和发表提供开放共享的平台,共同探讨并推进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实证研究。
为推动中国教育研究范式的持续转型,营造实证研究的良好生态,培育更多能从事高质量教育实证研究的人才,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实证研究的优秀成果,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特设了“实证论文海报交流专场”、“学术出版工作坊”、“范式转型实证谈”和“实证研究学术长廊”等特色板块与交流环节。
热切期待并欢迎大家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在共同交流的同时共同推动新时代教育研究的更高质量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组委会
2024年10月26日
由华东师大和13所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部)院长、32家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1月14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与会者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在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会上,一致通过了“加强教育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的华东师大行动宣言”。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他还指出:“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就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该书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作者的分析主要是从分配领域进行的,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但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值得深思。”这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是很有针对性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在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提高中国教育研究水平,14所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部)长、32家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于2017年1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共商加快教育研究发展、提高教育研究质量之策。大家一致认为,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必须加强教育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
实证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赞扬“像英国工厂视察员、编写《公共卫生》报告的英国医生、调查女工童工受剥削的情况以及居住和营养条件等等的英国调查委员那样内行、公正、坚决的人们”,他们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报告,提供了用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宝贵材料。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就是实证研究的光辉范例。
实证研究是思想观念、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的有机统一。纵观教育研究的发展历史,实证研究是教育研究从经验走向科学的转折点,其重要成果是教育研究学术深化的里程碑,为国家重大教育决策和国际教育理念更新提供了可靠支撑,也为鉴别学术观点和教育理论的正误提供了根本保证。实证研究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学风,毛泽东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强调的正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思考、强调第一手资料、强调学术规范的良好学风。
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强调的是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科学的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接受科学的检验。实证研究具有多种类型和不同层次,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访谈研究、考古研究、文本分析、案例研究、观察记录、经验筛选、计算机模拟等等,都可以做出高水平的实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
实证研究是当今国际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和主要方法,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实证研究明显落后,长期以来教育研究杂志发表的实证性研究论文,不足论文总数的十分之一。不少人对实证研究的认识片面,把实证研究与思想性、理论性对立起来,把实证研究与低水平、碎片化联系起来,把实证研究与统计研究划等号;不少人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重视不足,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不系统;不少人研究态度不严谨,对学术基本规范不能严格遵守,甚至存在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同时,从支持实证研究的环境和条件来看,也存在很多制约,特别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数据统计和公布不足,支持实证研究的经费不足,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也未能反映实证研究的地位和重要性。由于缺乏实证研究,导致我国教育研究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应对重大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不强。为此,大家一致同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教育实证研究。
组织具有丰富教育实证研究经验和能力的优秀教师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加强教育研究方法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大力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证研究方法素养。
32家教育杂志和光明日报等学术媒体,为优秀教育实证研究论文提供更充分的发表平台,不断加大刊登教育实证研究成果的分量与力度。
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自2015年创设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在全国产生了热烈反响。依托教育实证研究联席会议单位,更好地办好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努力打造全国知名、世界有影响的教育实证研究成果交流与展示平台。
自科学的教育学诞生以来,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教育实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系统规划翻译出版这些作品,为教育学人提供学习范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筚路蓝缕,也产出了很多优秀的教育实证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问题。系统整理和集辑出版这些作品,丰富教育实证研究资源。
在教育研究成果评价、教育研究项目评审、教育优秀成果评选等相关环节,把是否进行了实证研究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
建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中,逐步扩大教育实证研究的立项比例和资助力度,鼓励教育实证研究。
设立教育实证研究专项基金,每年颁发“教育实证研究优秀成果奖”,表彰在教育实证研究中做出显著成就的研究者。
以实证研究作为评判尺度,发布教育实证研究年度报告,探索建立教育实证研究发展指数,反映中国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激励教育实证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数据是教育实证研究的重要基础,呼吁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教育统计数据公布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为教育实证研究提供宝贵资源。
最后,我们竭诚呼吁全国教育研究界和学术媒体一道,积极把握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共同承担起推动中国教育研究从经验性、思辨性向实证性研究范式转型的责任和义务,培育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教育研究的新范式和新文化,努力实现当代中国教育研究的新发展和新突破。